建党100周年之际,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引导少年儿童赓续红色基因、勇当时代新人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新时代,要精准把握少年儿童的个性特征,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,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,创新方法手段,强化阵地建设,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,真正使红色基因厚植童心,世代传承。
遵循少儿特点,把握红色育人的时代性、趣味性和层次性
体现时代性。对少年儿童开展红色教育,要在历史传承和现代阐释中探索适合的平衡点。既要尊重革命历史,又要把握新形势,丰富和挖掘红色教育的新时代内涵,使之与先进文化密切结合,与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。比如,广大少年儿童都亲身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,抗疫中彰显出的中国力量、中国精神、中国效率,正是鲜活的红色教育素材。
富于趣味性。对于少年儿童来说,应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寓教于乐,寓教于情。红色教育往往给人以轩昂庄重的崇高感,要创新方法手段,使之富有“童趣”,饱含“乐趣”。喜欢听故事是少年儿童的本性,要着力推动红色主题融入绘本创作领域,以文学和图画艺术的方式讲述红色年代中的儿童故事,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热情。
注重层次性。赓续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,分层次、分阶段、有重点地开展,才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幼儿阶段可以从“爱家乡就是爱祖国”为切入点,引导他们萌发爱国思想。小学一、二年级侧重画英雄人物、讲革命故事等初步感受红色精神;三、四年级通过红色知识PK大赛、经典选读等了解革命年代峥嵘岁月;五、六年级开展演讲比赛等厚植爱国品质。
创新方法手段,增强红色育人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实效性
利用可视化呈现:将“听、看”转变为“感受、体验”。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,主要依赖多感官通道获取直接感受刺激,进而将感性形象建构为基本认知。动画艺术更易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,要创作更多适宜儿童的红色动画剧,让少年儿童在愉悦自在的场景氛围中获得情感共鸣。当前,人工智能、智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,利用它们对红色资源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动画艺术创作,可以增强沉浸式体验感,从而强化少年儿童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。
实现参与式互动:将“单向灌输”转变为“双向互动”。传统红色教育习惯于将少年儿童定位为“客体”角色,进行单向输出。新时代开展红色育人,应尽可能多让少年儿童参与其中,增强双向互动。比如喜欢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,可以组织红歌表演活动,员工加入说唱形式,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;也可以围绕红色战役、革命人物等红色素材,打造内容逼真、情节生动、栩栩如生的教育游戏项目,从中体会革命先辈不畏困苦、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,从而让红色基因“走出”书本,走入童心。
推进情景式体验:将“理论说教”转变为“情境感召”。红色资源作为历史遗存,它的生成环境与“10后”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,若红色育人停留在缺乏情境感召力的“理论说教”方式中,难以激起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。少年儿童满怀好奇,红色育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,还要走向社会,在社会资源中去探寻、发现,进而熏陶并濡染员工的思想情感。比如,利用革命纪念遗址等红色基地的育人资源,积极开展寓教于行的“红色研学”活动,通过听讲、访问、求教、瞻仰等形式,拉近红色资源与少年儿童之间的时空距离,增强情景感染力,使红色基因渗入血脉、浸润心扉。
强化阵地建设,构建红色育人共同体
巩固学校主阵地。学校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,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校园文化,实现红色课程和校园文化的相融共建。要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,特别要注意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校本特色课程,如开发“红色经典我来讲”“红色故事我来画”等红色文化课程,让员工在讲述红色故事、演绎红色经典中感悟红色文化魅力。同时,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,积极开展红色阅读、红歌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,让员工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红色精神。
依托家庭首阵地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,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教育,家庭生活的一朝一夕对孩子有直接影响,尤其要担负起红色教育“从娃娃抓起”的责任。在家庭教育中,利用血缘纽带的优势,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红色故事等方式,加强对孩子的情感熏陶与品质培育,教育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红色理想,传承红色精神。要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红色文化活动,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,建立良性的家校互动关系,实现红色教育效果的最优化。
建强社区微阵地。学校、家庭、社区是相辅相成、不可分割的协同育人共同体。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离不开学校、家庭、社区的协同作用。社区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,当前,很多社区以党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,组织红色展览,举办红色宣讲,建立红色阵地,打造红色家园。要主动争取社区育人的力量支持,利用社区红色文化资源拓宽红色育人阵地,打通家庭、学校与社区的围墙,增强红色育人的联动性和开放性,实现红色资源共建共享。
(作者:孙岳兵 张琳,均系b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)
原文链接:https://epaper.gmw.cn/gmrb/html/2021-06/29/nw.D110000gmrb_20210629_3-14.htm